近日,崇州市仁里小學校(成都市草堂小學崇州校區(qū))以詩心傳承文化,以仁愛滋養(yǎng)童年,一場關乎成長、關乎禮儀、關乎詩與遠方的啟蒙之旅,由禮開始,由心書寫。天高云淡,傳統(tǒng)與現(xiàn)代于此交融;禮序童心,詩意與成長彼此共鳴。以“禮”潤澤童蒙,以文化啟迪心靈。
“咚—咚—咚—”一聲聲鏗鏘有力的鼓聲回蕩校園。小詩童們擊響鳴志鼓,古禮今承,志存高遠。
隨后,小詩童們依次觸摸火龍果(寓意:紅紅火火)、橘子(寓意:大吉大利)、蘋果(寓意:平平安安)、棒棒糖(寓意:越來越棒),在趣味儀式中接納美好祝愿。
仁者愛人,里仁為美;博觀約取,厚積薄發(fā)。小詩童們牽著爸爸媽媽的手,鄭重地依次穿過寓意深遠的“仁愛門”“啟智門”與“博觀門”,這是童蒙初履禮門的象征性啟程。而門廊間看似微小的路障,實為寓教于行的精心設計。小詩童們躬身實踐著門楣上鐫刻的古訓,此一禮一行間,仁愛學堂潤澤童蒙、奠基品格的深意,已悄然植根心田。
活動現(xiàn)場,崇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孫照輝為小詩童們戴上校徽。這枚校徽不只是學校的標志,更是仁愛精神的象征:它提醒小詩童們牢記“仁者愛人”的古訓,也代表著學校鄭重承諾——用禮儀和仁愛培育每個孩子成長。
莊嚴的升旗儀式,將愛國情懷與詩意初心共系于鮮紅旗幟。仁里小學校黨支部書記、校長馬志為活動致辭:“仁里小學以傳統(tǒng)之禮為童蒙啟智,以仁愛之心潤澤童年。秉持‘仁、博、詩、和’之理念,致力培養(yǎng)兼具傳統(tǒng)美德與現(xiàn)代素養(yǎng)的時代新人。誠盼家校同心,共筑成長之路,助力每一位孩子綻放獨特光芒,書寫精彩人生。”
天意君須會,人間要好詩!新教師團隊朗誦《我是播種未來的人》,字字句句如春風化雨,“人人詩意生長”的育人使命在詩行間回響。
隨后,“詩之友”年級十一個詩社一一亮相,傳承文脈,賡續(xù)詩心。年級執(zhí)行校長張嘉召集11個詩社的“小詩童”們,共同開啟“詩之友”年級。從此,他們將以童真的眼眸觀察萬物,以詩意的筆觸記錄成長。
親子共書“人”“仁”,是學習做人的啟蒙一課!叭恕弊纸掏瑢W們頂天立地、正直為人;“仁”字讓同學們懂得心懷仁愛、善待他人。仁里小學尊重差異,呵護天賦;相信教育,以愛引導,為孩子厚植品德,讓每個孩子成長為善良有擔當?shù)娜恕?/span>
“來,看這里!”歡聲笑語隨快門定格。秋風送爽,迎新儀式至此圓滿。小詩童們將在仁里校園,懷好奇,攜熱愛,書寫屬于自己的成長詩篇。
親愛的小詩童們,愿你們以童年為詩,以時光為筆,六載螢火,點亮書窗星盞;童心向光,落筆自成詩行,在仁里的篇章里,字字生好奇,句句染熱愛!(黃小林 通訊員 徐榕 鄒涵藝)
崇州市仁里小學校